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美国侨报网报道,旧金山唐人街拥有117年历史的三和粥粉面(Sam Wo Restaurant)餐馆近日面临关门风险,因为原来的经营者即将退休,目前餐馆还没有找到继任者。
根据英文媒体报道,三和粥粉面的老板之一何继同(David Jitong Ho,音译)如今已68岁,准备退休。何继同已在该餐馆工作了42年,如今由于身体原因想要退出了。何继同用广东话说:“如果我告诉你,我还可以继续工作,那我就是在骗你。”
餐馆的共同所有人史蒂文·李(Steven Lee,音译)表示,如果在2025年1月租约到期时餐馆还找不到新主人,餐馆将不得不关门。史蒂文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们还没有放弃,但要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很困难。”
据悉,三和粥粉面多年来以价格实惠的粤菜闻名,有过不少知名顾客。据说孙中山很喜欢这家店,以前经常光顾。众议员谢安达(Adam Schiff)也表示,自己在湾区(Bay Area)读大学时经常在这家餐馆吃饭。
三和粥粉面的原址在2012年关闭,之后又在几个街区之外的现址重新开业。史蒂文表示,何继同多年以前就在谈论退休的话题,但是反复出现的健康问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他的决定。史蒂文补充说,他们希望在当地找到一位年轻、充满活力的继任者。
许多湾区顾客都为这家餐馆可能关门而难过。何继同则表示,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。“这就是生活,我们必须面对它。”
唐人街社区发展中心(Chinatown Community Development Center)执行主任马尔科姆·杨(Malcolm Yeung)表示,如果餐馆关门将是该社区的重大历史损失。“三和粥粉面是一家有历史的企业,如果关门意味着唐人街将失去一小部分使唐人街成为‘唐人街’的东西。”
马尔科姆还表示,这一消息反映出我们社区的生存危机,即:缺乏愿意并能够继续长期经营餐馆的下一代。“作为一个社区,我们需要更多培训和支持下一代经营者。点心、咖啡馆和宴席是我们社区文化的核心。”(完) 【编辑:李岩】
中新网哈尔滨9月27日电 题:“归雁变头雁” 返乡青年助力东北乡村振兴
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
“今年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。”风光里五常大米创始人贾洪通26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,尽管8月份曾遭遇洪涝灾害,但由于受灾面积小、加之全年整体气候适宜水稻生长,从调研的情况看,公司对接的五常大米农户基本上实现丰收。
1993年出生的贾洪通是土生土长的五常人,在返乡创业前,一直在一线城市打拼。2015年,随着五常大米在市场的知名度与日俱增,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,贾洪通辞去待遇颇丰的工作,从上海回到老家五常市,创立五常市秋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。
贾洪通的公司主要是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,即不参与水稻种植,而是直接和农户签订订单,向农户收购水稻,再加工销售给餐饮企业。
由于诚信经营,贾洪通的公司与不少餐饮企业结成了密切合作关系。其中,半天妖更是将贾洪通的企业纳入自身餐饮产业链,并帮助后者搭建完善公司财务、销售、人力和品牌管理架构,使后者业绩得到明显改善,并通过以企带农,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创收增收。
贾洪通指出,由于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关系,省去中间环节,公司的运营成本可以节省五个百分点。如此,公司也能够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收购价格,帮助农户增收。截至目前,风光里大米对接的农户已达5000多家。
贾洪通说:“我的事业能够发展起来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‘五常大米’这块金字招牌。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,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,更好地回馈家乡。这是我回乡创业的初心。”
2021年,贾洪通获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“黑龙江省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”称号。
如今,和贾洪通一样返乡支持乡村振兴的东北青年越来越多。比如,辞去教职、返乡推动石板米产业发展的陈雨佳,辞去国企工作、回乡做起“女牛倌”的“90后”姑娘陈慧敏……这些青年种大米、卖山货、开直播、发展乡村游,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,也源源不断为东北乡村振兴注入新鲜“血液”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,近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,进一步明确人才对东北全面振兴、包括东北乡村振兴的重要性,提出优化创新产业环境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、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等措施。东北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。
事实上,近年来,东北各地各级政府都在不断细化优化“筑巢引凤”的人才政策。据媒体报道,吉林省积极搭建“吉人回乡”平台,各地精心搭建资金保障、能力提升、创业基地和载体驱动等平台。统计数据显示,吉林省农民工人员返乡创业累计已近10万人,直接带动就业超过40万人。
辽宁省盘锦市从政策、资金、技术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,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扎根乡村干事创业。今年上半年,盘锦市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人、乡村产业带头人“头雁”培育20人。吸引人才下乡创新创业,发放个人涉农担保贷款4.76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拨付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652.58万元。
黑龙江省东宁市近年来聚焦家乡在外人才资源,全力实施“雁归巢·哺桑梓”计划,通过智力回哺、资金回流、信息回馈等方式,鼓励引导东宁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、反哺家乡。
正如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危旭芳所言,乡村要振兴,关键在人才,需要有情怀、爱故乡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乡村精英回流和主体带动。支持和促进各类人才回乡就业创业,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,有利于畅通人才回引渠道,破除要素下乡壁垒,营造回报家乡的良好政策环境;有利于健全社会参与机制,激发社会参与意愿,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家乡。(完) 【编辑:李岩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