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西宁9月26日电 (孙睿 李翀)记者26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委宣传部获悉,截至目前,长江源村人均年收入达3.38万元,同比增长5000余元。
2004年11月,中国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,地处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,该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,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。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,三江源生态恶化明显,草场退化、土地沙化、鼠害成灾等现象导致很多牧民的牲畜越来越少。
图为长江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。 格尔木市委宣传部 供图
为了阻止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继续恶化,长江源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开始陆续搬迁至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移民定居点,当地政府在这里为他们盖好了房屋和学校,形成了今日的长江源村。
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,一排排藏家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,白色的院墙、红色的屋顶,家家户户通上了水、电、气,商店、民宿、藏餐吧、茶馆纷纷开门迎客。
据介绍,目前,长江源村村容整洁,水、电、路、网、讯等基础设施完备,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,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、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%。搬迁牧民在享受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的同时,还对16周岁以下55周岁以上牧民群众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5600元,燃料补助每户每年3000元。2023年1至9月,长江源村人均年收入达3.38万元,同比增长5000余元。
长江源村先后荣膺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”“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“青海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等荣誉。
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表示,近年来,长江源村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、拓宽牧民群众增收渠道,打造成集藏餐、藏饰品、藏驿站、藏俗展示、旅游纪念品展销、高原优质牛羊肉精加工销售和宾馆住宿、休服务生态保护教育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项目,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,带动全镇发展方式转变。同时,继续推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事业发展、民生保障等工作,以经济发展、民生改善促进民族团结、社会和谐。(完)
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 (王笈)以“文旅深融合 古镇心体验”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26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举办。沪苏浙皖文旅部门共同签署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朱家角共识》,进一步推动古镇文旅深度融合。
江南古镇是长三角的专属文化符号。它们一脉相承、一水通贯,古风古韵、如诗如画,共同传承和发扬着江南民俗风情、建筑风貌、水乡风味,又以不同的方式保留了各自的文化传承,共同构筑起长三角江南文化高地。
粉墙黛瓦,小桥流水……这些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,让无数中外游客心生向往、慕名而至。据统计,仅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长三角古镇就有80个,占全国比例达25%以上。
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。长三角三省一市文旅部门共同签署古镇领域的专项合作框架协议,即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朱家角共识》,将聚焦推动4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共同加强古镇文化挖掘利用。联合加强对古镇历史遗迹、不可移动文物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,共同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;加强古镇历史文化研究整理、阐释提炼和弘扬传承,将相关成果纳入长三角地区文物考古大展巡展和考古研学旅行线路。
二是共同推进古镇文旅深度融合。坚持形态、生态、文态、业态融合发展,推进长三角古镇见人、见物、见生活,打造江南文化活态博物馆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三是共同加强古镇品牌宣传推广。联手开发互联互通的古镇旅游经典线路,推出“过江南·长三角古镇之旅”等旅游精品,打响世界级长三角“诗画古镇”等特色品牌;共同开展古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,开发文化体验沉浸式场景,联手打造“江南水乡会客厅”古镇意象。
四是共同完善古镇合作对话机制。建立健全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轮值举办机制,协同推进长三角古镇管理层合作交流机制化、长效化;推动古镇在文化保护、应急联动、品牌策划、市场开发等深度合作,打造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古镇发展合作平台。(完) 【编辑:陈文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