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南京9月27日电 (记者 杨颜慈)构建公平竞争环境、留足试错空间、金融精准滴灌……中新网记者从27日召开的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,南京紧紧围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,加快构建“亲清政风”集成式政务服务,努力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,不断激活市场经济“一池春水”。
南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全球客商。泱波摄
南京市政务办党组成员、副主任余荣红介绍,南京持续深化惠企政策直达机制改革,打造“宁企通”平台,助力中小企业发展。该平台作为南京惠企服务的总入口,也是财政奖补政策的总平台。
“今年5月,南京市在江苏省率先打通‘宁企通’与12345‘一企来’热线系统。自融合以来,共办理涉企诉求7.67万件,综合满意率99.83%。不断探索为企服务‘诉来速办’的南京实践。”余荣红说。
此外,为降低交易成本,南京持续深化公共资源“不见面交易”,实现从项目登记到合同签订全流程的“不见面”,真正实现“零跑动”。
“智能开标大厅”作为南京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,将开标搬到网上,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开标活动,大大降低交易成本。
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活跃的金融市场。
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南京市金融系统正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直达性,积极引导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,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
数据显示,截至8月末,南京市金融机构年度新增贷款投放超4600亿元,贷款余额达到5.33万亿元,贷款余额和增加额均居江苏省首位。
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张睿介绍,下一步南京将聚焦“2+6+6”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民营中小微企业,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,加快构建广渠道、多层次、全周期、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,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,着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支持。(完)
中新网海口9月27日电(记者 王子谦)《海南省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施行。海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符思法27日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海南将建立省和市县两级粮食储备制度,遵循市场化原则赋予储备企业更多定价自主权。
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,粮食储备的目的,就是为了调节和稳定粮食市场,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突发事件,在非正常状态或极端状态下能保持粮食供应的基本稳定。因此,粮食储备在调控市场、稳定供给中具有“压舱石”和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符思法介绍,《办法》针对当前对各级粮食储备缺乏统一规范的现状,将省级政府储备、市县政府储备、社会责任储备等全面纳入调整范围。根据《办法》,海南将建立储备和经营风险隔离制度。明确地方政府储备按照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,实行储备运营与企业商业经营分离,人员、实物、财务、账务管理严格分开。
《办法》在贯彻国家粮食储备政策的基础上,改革完善了地方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。包括明确提出建立省和市县两级储备制度,海南省政府主要储备原粮;海口市、三亚市、儋州市政府优先满足成品粮储备要求,适当储备原粮,成品粮油储备规模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市场供应量;鼓励其他市、县、自治县根据实际情况储备成品粮。此外,《办法》还对原储备粮定价机制作出调整,提出遵循市场化原则,赋予企业更多定价自主权。(完) 【编辑:李岩】